鐵人精神 艱苦奮斗拼搏奉獻
1970年10月1日,王進喜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國慶觀禮。
1960年4月2日,王進喜喊著激昂的號子,工人們人拉肩扛,5噸多重的絞車被拉上2米多高的鉆臺。
王進喜文化程度低,他一邊學習文化,一邊學習毛主席著作,堅持做筆記。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60年前,黨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戰略東移的重大決策,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歷盡艱辛發現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60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
鐵人王進喜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和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鐵人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鐵人精神是王進喜崇高風范、優秀品質的生動寫照,是我國石油工人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集中體現,蘊含著豐富的黨建價值,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生動教材。
內憂外患中孕育鐵人精神
鐵人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艱辛探索過程中,培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使用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但我國近代石油工業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
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通過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等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中蘇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日漸加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石油工業發展形勢日趨嚴峻。毛澤東主席指出,搞石油艱苦啦,看來發展石油工業,還得革命加拼命。朱德總司令也曾憂心忡忡地說,石油重要??!沒有油,坦克、大炮還不如個打狗棍,打狗棍拿著還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沒有油就開不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鐵人王進喜喊出了石油工人憂心如焚卻無比堅定的心聲:“外國人說我們是‘貧油國家’,我就生氣。我就不相信石油就光埋在他們地底下。我們國家這么大地方就沒有油?外國人說我們‘笨’,我就不相信天底下只有外國人聰明?站起來的中國工人階級,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是最聰明的。光生氣不行,還得干!我們一定要找到更多的大油田,多打井,快打井,多出油。”語言雖然樸實無華,卻體現出了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一種敢于把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黨中央石油勘探戰略東移重大決策的指引下,廣大石油、地質工作者歷盡艱辛發現大慶油田,翻開了中國石油開發史上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一頁。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石油人在困難的時間、困難的地點、困難的條件下,為了早日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以戰天斗地的豪情意志和勇于犧牲的堅定信念,用三年多的時間,建設起了我國最大的石油基地——大慶油田,書寫了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鑄就了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鐵人精神。
鐵人“金句”抒寫石油工人風貌
鐵人精神源自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以及黨的優良傳統和解放軍建軍經驗的運用,根植于大慶石油會戰的偉大實踐,是我國石油工人精神風貌的生動寫照。
“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刻詮釋了鐵人王進喜的忠誠信念。王進喜勇于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以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1950年春季,王進喜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提出“主人不干長工活”。入黨后不久,王進喜作為玉門油田貝烏五隊隊長,大打翻身仗,爭上白楊河,祁連山上立標桿,創造了月進5009公尺的鉆井全國最高紀錄。王進喜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懷著“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雄心壯志,誓奪頭號大油田,勇敢擔負起國家和民族的重托。
“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集中體現了鐵人王進喜的創業激情。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奔赴大慶,一下火車先問“三句話”:鉆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里?這里的鉆井紀錄是多少?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在萬人誓師大會上,他帶傷發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鋼鐵誓言。這不僅是戰斗口號,更是行動宣言。由于地層壓力大,第二口井鉆至700多米時突然發生井噴。在危急關頭,王進喜奮不顧身、甩掉拐杖,帶頭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泥漿,最終制服井噴,英雄壯舉定格為永恒精神。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充分反映了鐵人王進喜的生命底色。青天一頂,荒原一片,面對自然環境惡劣、物力財力匱乏、生活生產條件差等重重困難,王進喜第一個喊出了“有也上、無也上,天大困難也要上”。在人拉肩扛過程中,他帶領工人們用喊號子的方式鼓舞士氣,實現步調一致,喊出了“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的豪邁誓言。在水管線未接通、水罐車缺乏的情況下,他帶領工人“破冰端水搶開鉆”,一天一夜“端水”50多噸。1960年4月14日,薩55井順利開鉆,僅用了5天零4個小時就順利完鉆,井深1200米,創造了大會戰的紀錄。
“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系統表達了鐵人王進喜的工作態度。王進喜是吃苦耐勞的實干家,也是科學求實的典范,對工作細致認真,對質量一絲不茍。會戰初期,王進喜曾帶領過的1205鉆井隊打斜了一口井,他向會戰領導作了深刻檢討,組織干部、工人背水泥填掉了那口井,同時“還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壞作風”。改革游動滑車、改進泥漿泵,成功研制“整拖搬家”“填滿式”鉆井法等,都是王進喜科學求實、對黨和國家事業高度負責的真實寫照。
“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生動彰顯了鐵人王進喜的道德情操。王進喜功高名顯、榮譽滿身,可他一直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政治本色。他說:“毛主席讓我們做人民大眾的‘孺子牛’。我小時候放過牛,知道牛的脾氣,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實實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他鋼筋鐵骨卻滿腹柔腸,對職工和家屬關懷備至,但對自己和家人嚴格要求。在老母親的支持下,他立下家規:公家的東西一分也不能沾。他自己帶頭執行,全家模范遵守。彌留之際,他把住院期間各級組織送來的500元慰問金上交,一句“我不困難”,想到的還是黨和國家的利益。
新時代仍要弘揚鐵人精神
2016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工作結束時指出:“加強干部作風建設,黑龍江有不少有利條件,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引導他們發揚優良傳統,在全社會帶頭弘揚新風正氣。”新時代大力弘揚鐵人精神,對于賡續紅色血脈、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弘揚鐵人精神,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對黨忠誠,是共產黨人首要的政治品質,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基本準則,是黨員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在波瀾壯闊的大慶石油會戰中,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人,牢記黨的性質、宗旨,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以對黨忠誠作為根本保障,對黨中央、毛主席無限熱愛,并將其轉化為發展我國石油工業的強大動力,“滿懷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頭”,一舉甩掉了中國貧油落后的帽子。新時代弘揚鐵人精神,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就是要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始終做到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弘揚鐵人精神,培育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也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紅色基因。王進喜是求真務實的典范,他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重視油田生產質量,下定決心“要對油田負責一輩子,就是對質量負責一輩子”。新時代弘揚鐵人精神,培育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就是要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提升政治站位、提高工作能力,始終保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作風,秉持埋頭苦干的真把式、雷厲風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力戒坐而論道的假把式、拖拖拉拉的軟把式、弄虛作假的歪把式,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開新局。
弘揚鐵人精神,永葆艱苦奮斗的革命本色。王進喜在1963年紀念五四青年節大會上作報告,回憶創業伊始的情景時說:“1960年為什么要有也上,無也上,創造條件上?就是因為國際上有人封鎖,卡我們的脖子,國家受難。油田擺在腳下,我們為什么不讓它早出油,多出油,甩掉落后帽子?在那種形勢下,我們就是要多打井,早出油,創造條件上,殺頭、掉腿也要上!”堅守艱苦奮斗的本色,就是堅守中國共產黨人的精氣神。新時代弘揚鐵人精神,永葆艱苦奮斗的革命本色,就是要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黨的初心使命,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不斷錘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弘揚鐵人精神,增強從嚴治黨的政治自覺。“規不正、不可為方;矩不正,不可為圓。”鐵人王進喜永葆著共產黨人嚴守規矩、清正廉潔的政治品性。他說:“我是共產黨員,黨的原則比我的生命還貴重,決不能拿原則送人情、做買賣。”新時代弘揚鐵人精神,增強從嚴治黨的政治自覺,就要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懷有敬畏之心,堅守共產黨人的原則和底線,保持樸素廉潔的道德操守,不斷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增強政治自制力,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實人,確保黨性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真正成為百折不撓、終生不悔的馬克思主義戰士。
2019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的賀信中指出:“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鐵人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永遠是億萬人民心中永不磨滅的豐碑,是推動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的寶貴精神財富和不竭動力源泉。
(陳立勇單位系大慶師范學院大慶精神研究基地,陳立勇系該基地執行主任;本版文章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口述歷史研究”[20BDJ077]成果;本版圖片均由鐵人王進喜紀念館提供。)
來源:中國教育報